我和歌曲背后的故事 |
作者: 來源:楊 松 日期:2015/11/25 8:42:59 人氣:12 |
生于七○年代的我,好像八○年才聽到幾首歌曲。生產(chǎn)隊用打米房辦了個托兒所,阿姨教了首《吃果果》,六七歲的我們不知唱的什么,只死記硬背了幾句,恍惚記住了吃果子。于是幾個小伙伴邀約偷果子,托兒所周圍農(nóng)家院外有些櫻桃、李子、梨子、板栗等,都成了我們掃蕩的對象,不管有無果子或成熟沒,先摘下嘗嘗玩?zhèn)€夠,有個胖頭小伙家還有蔬菜瓜果可吃,我們先還不好意思去吃,后來干脆到她家地里吃個夠。?xml:namespace> 小學高年級來了個師范畢業(yè)的老師,為六一兒童節(jié)排了首歌曲,《手拿碟兒敲起來》,找了兩個女生每天用筷子敲盤子,我們一伙男生你推我搡地圍著看熱鬧?;丶矣貌吮P子敲,幾個家伙都被爸媽打了一頓屁股,因為打碎了好幾塊錢的盤子。后來不知怎地又傳出這位老師與代課女老師的誹聞,我們都感到好奇,還有惡作劇的同學到處用粉筆當新聞傳播,氣得女教師直吐血。后來我也成了老師,經(jīng)歷了兩次大的戀愛才明白,老師也需戀愛結婚,這也是稀松平常的事兒,同學們的祝福才是我更加快樂的所在。當三十年后再遇到我的老師,真的是五味雜陳,感慨良多。 到初中時,恰逢本地川陜革命根據(jù)地博物館開張,好多老紅軍、老干部來學校憶苦思甜,我們第一次穿上校服列隊歡迎。從一個月前就開始排練,一首名為《青年友誼圓舞曲》的校園集體舞,我有幸參加了排練,只覺得男女生一起拉手轉(zhuǎn)圈跳舞挺不好意思。后來學校選拔合唱隊員,我現(xiàn)炒現(xiàn)賣老師教的一首《回娘家》,居然選中了。參加學校晚會演出,聽到了當時很流行的歌曲,諸如:《媽媽的吻》、《熊貓咪咪》、《寶貝》、《駿馬奔馳保邊疆》等。于是同學們跟著錄音機、電視機亂吼亂叫地唱開了,好像有《一無所有》、《跟著感覺走》、《戀曲1990》等。后來在高中更是大行其道,同學們各自唱自己買來的磁帶或電視上的歌曲。 高中畢業(yè)在音樂老師的鼓勵下,到川音訓練考試,觀看了音樂學院師生的不少演出,感覺到音樂還真像是一個萬花筒般的五彩斑斕,豐富多彩的。后來讀了音樂師范,全面了解了音樂世界,才感到“書到用時方恨少”,還想進一步去進修,可惜當時家庭不允許,只好邊工作邊在電視、舞廳上學,看別人怎樣吹拉彈唱,似乎也有了一定長進。待到后來進一步到四川音樂學院去進修,才知道要全面掌握彈唱、表演、創(chuàng)作有多么艱難,只好邊學邊跟老師打工,又過了兩年才感到自己成了名符其實的音樂老師了。 于是回家邊上音樂課邊培訓學生,終于以音樂為終身職業(yè)了。十多年后,才想起魯迅先生說過沒有比的文字(文藝)為生更辛苦的事了。先是教師薪資微薄,絕不夠養(yǎng)家糊口,何況我們上有老下有小,來自農(nóng)村的小伙子呢!培訓學生也只有教彈琴,但在邊遠的縣城有幾家買鋼琴呢,即使有也不一定找我教,所以只好先用電子琴代替,在我家免費練琴,這樣以一個、兩個學生開始,逐漸地每年有十來個學生了,但學生堅持學習的就特少,一般學到五個月就堅持不下來,如果不是高考需要,很多學生堅持不了兩年,所以學生像走馬燈似的換去換來,也出不了什么成績,好在有幾個還陸續(xù)彈完了初級教程,唱會了三十首歌曲,考上了幾十個本科學生。但回想一下,我們每年幾億少年兒童他們學會了什么歌曲,聽的什么音樂?幾億老年人他們又該聽唱些什么歌曲、音樂?每年成千上萬首新歌曲,又有幾首供青少年、老人傳唱?每年成千上萬的娛樂節(jié)目,對老年觀眾有什么作用或益處? 于是我便沉思著編《中學生必唱歌曲一百首》,在教學中普及識譜唱歌,讓中學生擺脫除了幾首兒歌外,就會哼唱幾首情歌,音樂世界那么豐富多彩,為什么不能以現(xiàn)代流行音樂的眼光來正確感染中學生呢?首先是校園勵志歌曲,我編選了諸如“送別”、“明天會更好”、“掌聲響起來”、“我的未來不是夢”、“中國”、“龍的傳人”、“隱形的翅膀”等二十首不同風格體裁的三十年最受歡迎歌曲,其次是原創(chuàng)民族歌曲,首先是代表各少數(shù)民族的名曲“康定情歌”、“山歌好比春江水”“瑪依拉”、“金風吹來的時候”、“小河淌水”、“在那遙遠的地方”、“鴻雁”等。還有創(chuàng)作的民族類歌曲“天路”、“兒行千里”、“蘆花”、“同一首歌”、“紅旗飄飄”、“大地飛歌”、“愛我中華”、“沁園春.雪”等,港臺歌曲如:“但愿人長久”、“月亮代表我的心”、“把根留住”、“寧夏”、“童話”、“橄欖樹”、“你最珍貴”等,總之讓同學們?nèi)娓惺芎土私猬F(xiàn)代音樂。 楊 松 2015年5月
|